历史古迹 明中都城

导语 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九月,朱元璋诏以家乡临濠为中都。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、军士、民夫、罪犯等近百万人,经过六年的营建,到洪武八年四月,突然以“劳费”为由罢建。然而此时,一座宏伟豪华的都城已经屹立在凤阳大地之上。

  中都建有内、中、外三道城。外为中都城,周长60余里,开9门。中为禁垣,周长15里多,开4门,曰午门、东华、西华、玄武门。城内有正殿、文华和英武两殿,文、武二楼,东、西、后三宫,金水河、金水桥等。正南午门外,左为中书省、太庙,右为大都督府、御史台、大社稷。中都城内外,还有城隍庙、国子监、会同馆、历代帝王庙、功臣庙、观星台、百万仓、军士营房、公侯第宅、钟楼、鼓楼等。《中都志》称“规制之盛,实冠天下”。

  中都城建在原生土层中,地层未经扰乱,今遗址仍清晰可辨。中都城砖包的城垣地段,土埂壁立,城垣基址宛然。皇城内外殿坛势如山峦,城门高若岗阜,护城河基本保持旧观。白玉石街、金水河故道、金水桥基址、故宫井等尚在。尤其是大殿的蟠龙石础,以及殿前后左右的高台石栏板、望柱,御道丹陛石雕、午门基座长达400余米的汉白玉浮雕等,更是我国历代都城中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品。中都城“规制之盛,实冠天下。”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、最豪华侈丽的都城建筑之一,在建筑艺术上,继承宋元传统,开创明清新风,成为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蓝本,在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